English

《牡丹亭》为何提澳门

1999-12-16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《牡丹亭》是汤显祖(1550—1616)的代表作,里边多次提到澳门。在第六出《怅眺》中韩秀才说道:“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,到是个知趣人。今秋任满,例於香山岙多宝寺中赛宝,那时一往如何?”第二十一出《谒遇》写道:“[光光乍](老旦扮僧上)一领破袈裟,香山岙里巴。多生多宝多菩萨,多多照证光光乍。小僧广州府香山岙多宝寺一个住持。这寺原是番鬼们建造,以便迎接收宝官员。兹有钦差苗爷任满,祭宝于多宝菩萨位前,不免迎接。”第二十二出《旅奇》又借柳梦梅说道:“香山岙里打包来,三水船儿到岸开。要寄乡心值寒岁,岭南南上半枝梅。”“香山岙”即是澳门。

《牡丹亭》中多次提及澳门,这和作者的经历有关。汤显祖是江西省临川县人,为人正直,不肯奉承权贵。他在21岁时考上江西第八名举人。28岁时进京参加会试,当时他极富才学,文名也相当响亮,首相张居正吩咐他的儿子和汤显祖去结交。在一般人看来,这正是结识权贵、做官的良机。但汤显祖拒绝了张居正的拉拢,结果名落孙山。直到张居正死后,他34岁时才中了进士。先任南京太常博士,后任礼部主事,为正六品官。1591年,他上了一道《论辅臣科臣疏》,越职批评朝政败坏,言词激切,震动了整个朝廷,结果引来当权者的恨怒,降职为广东徐闻县典史。徐闻位于广东西部,远离京城,偏僻荒凉,正如邹迪光为之写的传中所言,“徐闻吞吐大海,白日不朗,红雾四障,猩猩狒狒,短狐暴鳄,啼烟啸雨,跳波弄涨”,被人视为危途。而典史又是比七品知县还小的官。汤显祖却持乐观态度,他说:“吾生平梦浮丘罗浮,擎雷大蓬,葛洪丹井,马伏波铜柱而不可得,得假一时,了此夙愿,何必灭陆贾使南粤哉!”他在离南京赴徐闻的路上,先到广州,迂道游览了罗浮山,约在1591年底,来到香山县。时澳门属香山县管辖,葡萄牙人正纷纷入居澳门。汤显祖借机到澳门游览,他看到身着异妆的外国商人和少女,看到风格别致的洋教堂,看到澳门岛上的古庙,并向翻译了解葡萄牙人迁居澳门的情况。汤显祖曾写诗记述所见所闻。《香岙逢贾胡》诗云:“不住田院不树桑,珂衣锦下云樯。明珠海上传星气,白玉河边看月光。”诗题中的“香岙”,指香山岙,即澳门。“贾胡”,指外国商人。此外,他还写了《听香山译者》二首和《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》。

1592年汤显祖自徐闻归临川,后移浙江遂昌任知县,1598年弃官归临川,当年作《牡丹亭》。在徐闻的时间虽然不长,但在他的一生中却是一段重要经历。第六出《怅眺》中,作者借韩秀才和柳孟梅的对话,大段地写韩愈和柳宗元的被贬,提到“蓝关雪阻”,并引用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诗的后两句诗:“知你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边。”这自然会使人联想到诗的前六句“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州路八千。欲为圣明除蔽事,肯将率朽惜残年。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。”可以设想,作者正是借《牡丹亭》、借韩愈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、上书遭贬的经历。澳门是赴徐闻的经过之地,提到澳门自然就会想起那一段坎坷经历,那不畏权贵的浩然正气。我想这便是作者不忘澳门、《牡丹亭》中多次提到澳门的原因。

还有一点要说及的,有些人在注释《牡丹亭》时,在注释“香山岙里巴”时,说“巴”指寺庙。明朝澳门耶稣会教堂译称三巴寺,这里借用,以求押韵。讲“里巴”指澳门的三巴寺,这有点不妥。澳门的三巴寺1594年由罗马教耶稣会意大利神甫1594年发起筹建,1602年奠基,1638年建成,而汤显祖是1591年到澳门的,次年便离徐闻返临川,以后也没有再到澳门,就是在他写《牡丹亭》时三巴寺还未奠基,因而不可能见到三巴寺。“巴”或“里巴”不可能借指三巴寺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